曾衍德:發展壯大鄉村產業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



發展壯大鄉村產業
拓寬農民增收渠道
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司長??
曾衍德
鄉村振興是國家的大戰略,鄉村產業振興是重要任務。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,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、現代農產品加工業及鄉村新型服務業,倡導“一村一品”、“一縣一業”,支持“糧頭食尾”、“農頭工尾”;實施數字鄉村戰略,支持農村創新創業,利用“互聯網+”發展現代農業,積極拓寬農民增收渠道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,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,構建鄉村產業體系,實現產業興旺。我們要深刻領會這一重要論斷的精神要義,以堅定的態度、擔當的氣魄、有力的措施推進鄉村產業振興,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實現鄉村振興作出貢獻。
一、鄉村產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,奠定了產業振興的基礎
鄉村產業發展是一個持續動態的過程,也是一個積極探索的過程。上世紀80年代鄉村企業異軍突起,探索出城市工業化之外的農村工業化道路。90年代中后期,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,特色產業、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全面發展,逐步形成了類型多樣、機制靈活、特色鮮明的鄉村產業。
(一)鄉村產業融合漸成趨勢。近年來,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持續推進,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戶,以規模農業、特色農業、專用農業為“融合點”,以產業鏈條價值鏈條延伸拓展為“融合線”,以產業園區和產業聚集區為“融合面”,以大中小產業化聯合體為“融合體”,融合主體不斷壯大,融合業態豐富多樣,融合模式持續創新,融合機制更加多元。
(二)農產品精深加工快速發展。各地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,發展品種專用、生產定制、產銷對路的精深加工新模式,推進副產物循化高值梯次利用,引導加工產能下沉重心,向主產區和貧困地區傾斜,讓農戶特別是貧困戶分享加工收益。據統計,2018年,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3萬億元,與農業產值的比值達2.3:1。
(三)農村創新創業風生水起。各地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,育主體、樹典型、搭平臺、搞服務,舉辦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等活動,促進能人返鄉、企業興鄉和市民下鄉,把智創、文創、農創引入鄉村,支持農民工、大學生、退役軍人、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人員和“田秀才”、“土專家”、“農創客”創新創業。據統計,2018年返鄉下鄉創新創業人員780萬,創辦630多萬個鄉村民營企業。
(四)鄉村新業態層出不窮。各地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,發掘鄉村新功能新價值,催生新產業新業態,實現“農業+”多業態發展?!稗r業+”林牧漁,培育綜合種養等循環型農業?!稗r業+”加工流通,培育中央廚房、直供直銷、會員農業等延伸型農業?!稗r業+”文化、教育、旅游、康養等產業,培育創意農業、民宿服務、康養農業等體驗型農業;“農業+”信息產業,培育數字農業等智慧型農業。據統計,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超過8000億元,吸引30億人次到鄉村休閑度假;農村網絡銷售額突破1.3萬億元,吸納2800萬農民就業。
(五)鄉村產業集群大量涌現。各地積極推進政策集成、要素集聚、功能集合、企業集中,打造產業鏈條首尾相連、上下銜接和前后呼應的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。據統計,2018年,全國已建成各類鄉村產業園1萬多個,聚集了大量的優勢企業和品牌;8.7萬家龍頭企業(其中國家級1243家)通過建設小產業集群,帶動1億多小農戶就業增收。
如今,一批彰顯地域特色、體現鄉村氣息、承載鄉村價值、適應現代需要的鄉村產業,正在廣闊天地中不斷成長、蓄勢待發,成為現代農業的新要素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力量、農民就業增收的新空間和農村發展的新動能,為鄉村產業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。
二、當前鄉村產業發展中面臨的機遇挑戰
當前鄉村產業發展面臨不少的機遇和挑戰,需要引起高度重視。
從機遇看,鄉村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,蘊藏著巨大潛力。?
一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強力驅動。農業農村優先發展,將調動各種資源要素進入農業、投入農村,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將更加便捷,各種支持政策正在加緊出臺,必將有力促進鄉村產業振興。
二是消費結構升級的拉動。我國居民由過去的吃飽穿暖轉入文化旅游、健康養生,進入“小康+健康”的“雙康”時代,一些中產階層從“耐用消費品時代”進入提高生活品質的“后置業時代”。2018年,我國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,消費結構將加速升級,大眾化、多元化、個性化、品質化的消費特征會更加顯現。
三是供給側改革的推動。供給側結構優化促進了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,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,成為鄉村產業必須守住的一條底線。產業融合發展和綠色發展,正引領和驅動鄉村產業迭代升級。
四是技術創新的驅動。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、層出不窮,技術與產業交互聯動、深度融合,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。
鄉村產業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。從內部看,主要是四方面問題:一是粗放式增長。加工業技術裝備水平平均比發達國家落后15年以上,企業平均耗電量、耗水量分別比城市高1倍以上。農業產值與加工產值的比值是1:2.3,與發達國家1:3.4的差距很大。二是趨同性結構。原字號、粗字號、初字號的大路貨居多,產業處在價值鏈低端,品牌溢價、規模溢價、科技溢價有限。三是分散化布局。產業集中度低和園區聚集度低,僅有28%的鄉村產業聚集在各類園區。四是淺層次融合。主體融合和利益融合層次不深,小農戶參與度較低。?
從外部看,主要是四方面問題:一是重視程度不夠。一些地方仍習慣于招大商,對鄉村產業傾注的精力不夠。二是融資保障能力弱。70%的企業存在融資難、融資貴,利率一般要6%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10-30%。三是用地瓶頸較多。鄉村企業很難獲得建設用地指標,受流轉土地流轉年限限制,投資強度低、投入回報少。四是人才技術獲得難。鄉村產業地處偏遠鄉村,對于人才缺乏吸引力,形不成技術和管理團隊。
三、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思路及政策措施
鄉村振興是大戰略、大棋局,鄉村產業振興要納入鄉村振興的大格局中,聚焦重點,強化支持,加力發展,使之振奮興起、繁榮昌盛、興旺發達,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。
在推進鄉村產業發展思路上,要聚焦“一個目標”、強化“三個統籌”、突出“五個重點”。
聚焦“一個目標”,就是促進鄉村產業振興。2019年要夯實基礎,力爭用3—5年時間,鄉村產業振興取得重要進展,鄉村產業體系基本建立,供給結構適應性明顯增強,綠色發展模式更加成形,經營方式體系初步構建,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,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明顯增多,城鄉融合發展格局初步形成。
強化“三個統籌”:一是統籌農業內部產業協調發展。依托傳統種養業,提升傳統種養業,一產往后延,二產兩頭連,三產走精端,推進糧經飼統籌、農牧漁循環、產加銷一體、農文旅結合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。二是統籌農業外部相關產業協同發展。?與工業、商貿、文旅、物流、信息等跨界融合,推動鄉村產業在生產兩端、農業內外、城鄉兩頭高位嫁接、相互交融、協調發展。三是統籌各方力量合力推進。與發改、財政、工信、住建、交通、文旅、自然資源、生態環保、市場監管等部門協同推進,促進科研院校與企業雙向對接,形成上下聯動、內外互動、多方助動的工作格局。
突出“五個重點”:
(一)推進產業融合發展,增強鄉村產業發展聚合力。創建一批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、示范園和農業產業化示范聯合體,構建以行政區域范圍多主體參與、多業態打造、多利益聯結、多模式創新的大型產業化聯合體。引導龍頭企業、農民合作社、家庭農場和普通農戶等緊密合作,構建分工明確、優勢互補、風險共擔、利益共享的中型產業化聯合體。鼓勵農業企業、農民合作社與農戶采取訂單生產、股份合作,構建生產聯動、利益聯結的小型產業化聯合體,帶領小農戶進入大市場,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。
(二)培育壯大龍頭企業,增強鄉村產業發展活力。引導龍頭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產權制度,打造大型農業企業集團,向產業鏈中高端延伸,向“微笑曲線”的兩端(研發設計、營銷品牌)拓展。支持龍頭企業要下沉重心,布局到縣鄉村,向重點產區和優勢區集聚。引導龍頭企業與貧困地區合作創建綠色食品、有機農產品原料標準化基地,帶動農民增收致富。引導龍頭企業融入“一帶一路”倡議中,開展國際加工產能合作。
(三)打造產業園區集群,構筑鄉村產業發展高地。依托現有園區,引導資金、技術、人才、信息、設施、裝備等向園區聚集,推進政策集成、要素集聚、功能集合、企業集中,建設一批特而強、聚而合、精而美的鄉村產業園。支持各地發展鄉村特色產業,催生一批名企、名品、名家,打造一批小眾類、中高端、精致化的鄉村特色產業生產基地和園區,成為鄉村各類市場主體降低成本、抱團發展、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。
(四)創響產品知名品牌,打造鄉村產業發展新引擎。堅持標準引領,以貫標促提質,以提質促增效,創響一批品質優良、質量安全、特色鮮明的區域公共品牌,打造一批高端精品的企業品牌。建設綠色糧倉、綠色果(菜)園和綠色牧(漁)場,開展產地身份化、特征標識化、營銷電商化行動,實現質量可追溯、去向可追蹤、責任可追究。加力培育一批糧棉油豬牛羊奶等大宗農產品知名品牌,叫響一批獨一份、特別特、好中優的“土字號”、“鄉字號”品牌。?
(五)促進農村創新創業升級,增強鄉村產業發展動能。培育雙創主體,把智創、文創、農創引入鄉村,激發返鄉下鄉人員、田秀才、土專家和鄉創客活力。搭建雙創平臺,創建一批國家農村雙創示范園區和實訓孵化基地,加速資金、技術和服務擴散,帶動產業鏈創業,努力營造激情涌現、活力迸發的氛圍,共促鄉村產業振興,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實現鄉村振興奠定扎實的產業基礎。
來源:《農村工作通訊》、中國農村網、微觀三農。
圖片:部分來源于網絡,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
【版權提示】蜂巢電商·云采智創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。若平臺文章存在版權問題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
【免責聲明】轉載是為了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蜂巢電商·云采智創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